經過房地產泡沫 次級貸款崩盤 金融風暴 使得KBW 銀行指數 從最高點跌掉了八九成 但是又從最低點漲回一倍多 那麼 現在是否為投資銀行的時機 那要看是投資銀行指數基金 還是個別銀行
要是準備投資銀行指數基金 就得先分析經濟大環境 要是個別銀行 還得加上銀行的各個表現
現時經濟狀況雖談不上恢復正常 但也算脫離谷底 失業率仍高 但也算打住 房地產價格不再跌落 房屋成交量也緩緩微增 雖然離景氣恢復正常還有距離 但是比起李曼兄弟倒閉時 資金幾乎不能流通的情況要好得多
況且 聯邦儲備局把短期利率維持在幾乎為零的狀況下 使得銀行的資金成本低到幾乎不存在 因而大增銀行的獲利能力 但是不要忽視房貸違約的數目仍在增加中 商用房地產的行情仍在下降中
短期看來 波動難免 長期看來 是有潛力
那麼個別銀行又如何 請待下回分解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再談中投資
原先準備談談銀行 但是看到中投資的後續新聞 所以將銀行移後
其新聞是 中投資在波克夏宣佈買伯靈頓北方鐵路後 買入價值500萬美元伯靈頓股份
這是對沖基金的標準動作 被稱為merger arbitrage 是一種短期套利行為 因為宣佈交易後 被買者的市價會比收購價格略低一點 其差額要看法律程序的難易和長短
舉例來看 收購價100 市價98 程序完成期2個月 (100-98)除以2個月乘以12個月等於12%的年率 算是不錯的回收 所以說 這位操盤者相當老練
要是他能將其分到的波克夏股份至少留個3到5年 他算是三流高手 因為3到5年後 波克夏的股本淨值可能會有50%到100%的成長
那麼 怎麼樣作才算二流高手
那是 在交易前就用5000萬買入伯靈頓 並準被留下波克夏至少3到5年
要是能在去年市場低檔時 花$50億用一股約$75000(A股)或是用$2500(B股分割前)買入波克夏 並打算留上好一陣子 同時參加它的股東大會 和華老套套交情 說不定華老會邀您喝個咖啡 要是一起吃個飯 那可賺到了 和華老吃飯是有行情的 得至少捐個幾萬兩銀子(每兩$15計)作慈善才行
喝咖啡吃飯都還是小事 要是能學到華老半身武功 那您就算是一流高手
其新聞是 中投資在波克夏宣佈買伯靈頓北方鐵路後 買入價值500萬美元伯靈頓股份
這是對沖基金的標準動作 被稱為merger arbitrage 是一種短期套利行為 因為宣佈交易後 被買者的市價會比收購價格略低一點 其差額要看法律程序的難易和長短
舉例來看 收購價100 市價98 程序完成期2個月 (100-98)除以2個月乘以12個月等於12%的年率 算是不錯的回收 所以說 這位操盤者相當老練
要是他能將其分到的波克夏股份至少留個3到5年 他算是三流高手 因為3到5年後 波克夏的股本淨值可能會有50%到100%的成長
那麼 怎麼樣作才算二流高手
那是 在交易前就用5000萬買入伯靈頓 並準被留下波克夏至少3到5年
要是能在去年市場低檔時 花$50億用一股約$75000(A股)或是用$2500(B股分割前)買入波克夏 並打算留上好一陣子 同時參加它的股東大會 和華老套套交情 說不定華老會邀您喝個咖啡 要是一起吃個飯 那可賺到了 和華老吃飯是有行情的 得至少捐個幾萬兩銀子(每兩$15計)作慈善才行
喝咖啡吃飯都還是小事 要是能學到華老半身武功 那您就算是一流高手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C I C China investment Corp. 中國投資公司有進步
不久前 曾提到黑石公司 當黑石初始上市時 中投資曾出資30億 買下黑石10%的股份 我和朋友提起 這項投資不很恰當 一是 黑石槓桿操作太大 借錢太多 遇到市場衰退 易出問題 二是 公司發起人之一 彼得生 在當時 將其所有股份賣光 得款10億
不出所料 黑石股價跌落不少 而彼得生高掛算盤 退得休來 寫寫書來 消遣大眾 作作慈善
當然 不得不承認 黑石的兩位創辦人 史瓦茲曼和彼得生是金融操作高手 約30年前 他們用40萬美元起家 混到現在數一數二的私募基金 但不要忘記他們是善於利用別人的錢來操作
去年曾在報紙上看到中投資甄人才的廣告 看來有找到一些
今天報紙披露 中投資擁有 資源公司Teck Resources 投資理財Morgan Stanley , Black Rock 一些 ETF 如 S&P Gloabal materials , MSCI EAFEIndex 還有其它持有 共60家美國公司
看來 中投資的投資策略比較以前活絡 有進步 但 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在各政府基金中 值得一提的是星加坡和挪威 星加坡有兩個 淡馬錫和星政府 挪威一個 雖然這次金融危機亦有損失 但是多年來 表現不俗 策略靈活 幾忽所有投資工具都利用上了
反觀阿拉伯石油國家的政府基金 多半顯得財大氣粗 大慨錢來得容易 散去些無所謂 投資策略上
不夠細膩 常有閃失
另外 阿拉伯王子 阿瓦利 人稱中東華倫巴菲特 我看他仍然須向華老多學習 別的不談 光看投資花旗銀行這個案子 十多年前 他在南美洲銀行危機時 大膽投下數億美金在花旗銀行 直到這次風暴前 曾穫利近10倍 但是沒有看出退場機制 所有利潤都吐了回去 雖然趁低加碼 目前應仍在成夲之下
目前投資銀行有利可圖嗎 那又如何分析銀行好壞 請待下回分解
不出所料 黑石股價跌落不少 而彼得生高掛算盤 退得休來 寫寫書來 消遣大眾 作作慈善
當然 不得不承認 黑石的兩位創辦人 史瓦茲曼和彼得生是金融操作高手 約30年前 他們用40萬美元起家 混到現在數一數二的私募基金 但不要忘記他們是善於利用別人的錢來操作
去年曾在報紙上看到中投資甄人才的廣告 看來有找到一些
今天報紙披露 中投資擁有 資源公司Teck Resources 投資理財Morgan Stanley , Black Rock 一些 ETF 如 S&P Gloabal materials , MSCI EAFEIndex 還有其它持有 共60家美國公司
看來 中投資的投資策略比較以前活絡 有進步 但 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在各政府基金中 值得一提的是星加坡和挪威 星加坡有兩個 淡馬錫和星政府 挪威一個 雖然這次金融危機亦有損失 但是多年來 表現不俗 策略靈活 幾忽所有投資工具都利用上了
反觀阿拉伯石油國家的政府基金 多半顯得財大氣粗 大慨錢來得容易 散去些無所謂 投資策略上
不夠細膩 常有閃失
另外 阿拉伯王子 阿瓦利 人稱中東華倫巴菲特 我看他仍然須向華老多學習 別的不談 光看投資花旗銀行這個案子 十多年前 他在南美洲銀行危機時 大膽投下數億美金在花旗銀行 直到這次風暴前 曾穫利近10倍 但是沒有看出退場機制 所有利潤都吐了回去 雖然趁低加碼 目前應仍在成夲之下
目前投資銀行有利可圖嗎 那又如何分析銀行好壞 請待下回分解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波克夏和卡夫食品 發行債卷的聯想
昨天 波克夏Berkshirec和卡夫食品Kraft Foods 分別發行了80億和95億的債券 我們都知道這籌資的目的是 波克夏要收購伯靈頓北方鐵路 卡夫食品要收購凱百利糖果
但是為什麼會選在同一天 況且 波克夏已經發行了年利率2.75%的中期債卷 和年利率5.75%的30年債卷 加上原本就有兩百多億的現金 跟本不用再籌資
我在想 前一陣子 卡夫食品出價173億要買凱百利 被凱百利嫌少而拒絕 之後 卡夫食品打算發行新股來加碼至195億 這時 華老跳出來哇哇大叫 說是出價太高 又說市場低估卡夫食品 發行新股籌資是不智之舉 說得凱百利暗自高興 趕快接受195億的價碼
我看 這是華老在扮黑臉 波克夏有快10%卡夫食品的股份 他要真是反對這項收購案 聯手其它股東把卡夫食品的執行長換掉就行了
凱百利Cadbury的規模不如卡夫食品 但是在美國以外的世界市場參與 卻高明的多 除了歐洲 在新興市場如巴西和印度的佔有率 都有不錯的成績
卡夫食品和凱百利合併後 應該是一加一遠大於二
華老投票反對卡夫食品發行新股籌資 但是收購需須要銀子 卡夫食品只有現金30億 那就只有發行債卷一途
但是 卡夫食品的債信原本一般 遠不如波克夏 雖然波克夏才被由AAA降至AA+ 因為收購伯靈頓北方鐵路的關係
我猜 華老有向卡夫食品拍胸脯說 儘管賣債卷 別人不買我來買 只要華老一句話 那卡夫食品的債卷自然不但好賣 而且 付的利息還低一點 例如 以前4年到期是6.15% 現在6年到期只要約4%
當然債市行情好也有關
那華老的算盤是什麼
第一 現在債市行情 由台灣同胞說是超好 由大陸同胞說是特好 此時不印些紙片兒換些銀兩以待何時 現在的利息 由台灣同胞說是 低到不行 這次波克夏發行6組債卷 1年浮動約0.26%
2年固定約1.6% 5年固定約3.2% 您說低不低
第二 要是卡夫食品的債卷真的需要華老買 他可不願掏自個兒的現金 那是要留作收購之用 然而卡夫食品的債卷利息較高 賣波克夏買卡夫食品 還有利差可賺 老成曰 有何不可
華老做買賣向來是 親兄弟明算帳 他替子公司籌款是有收1%的前例
卡夫食品這次發行4組債卷 30年利率約在6.6% 10年約5.0% 6年約4.0% 3.25年約2.6%
華老數十年前用2500萬買下西思糖果 多年來為他賺了超過10億 真是嚐到甜頭
最近 糖果業的併購行動中 都可看到華老的身影 看來華老不但想作鐵路大王 還想作糖果大王
不但是美國的糖果大王 還是世界的糖果大王
但是為什麼會選在同一天 況且 波克夏已經發行了年利率2.75%的中期債卷 和年利率5.75%的30年債卷 加上原本就有兩百多億的現金 跟本不用再籌資
我在想 前一陣子 卡夫食品出價173億要買凱百利 被凱百利嫌少而拒絕 之後 卡夫食品打算發行新股來加碼至195億 這時 華老跳出來哇哇大叫 說是出價太高 又說市場低估卡夫食品 發行新股籌資是不智之舉 說得凱百利暗自高興 趕快接受195億的價碼
我看 這是華老在扮黑臉 波克夏有快10%卡夫食品的股份 他要真是反對這項收購案 聯手其它股東把卡夫食品的執行長換掉就行了
凱百利Cadbury的規模不如卡夫食品 但是在美國以外的世界市場參與 卻高明的多 除了歐洲 在新興市場如巴西和印度的佔有率 都有不錯的成績
卡夫食品和凱百利合併後 應該是一加一遠大於二
華老投票反對卡夫食品發行新股籌資 但是收購需須要銀子 卡夫食品只有現金30億 那就只有發行債卷一途
但是 卡夫食品的債信原本一般 遠不如波克夏 雖然波克夏才被由AAA降至AA+ 因為收購伯靈頓北方鐵路的關係
我猜 華老有向卡夫食品拍胸脯說 儘管賣債卷 別人不買我來買 只要華老一句話 那卡夫食品的債卷自然不但好賣 而且 付的利息還低一點 例如 以前4年到期是6.15% 現在6年到期只要約4%
當然債市行情好也有關
那華老的算盤是什麼
第一 現在債市行情 由台灣同胞說是超好 由大陸同胞說是特好 此時不印些紙片兒換些銀兩以待何時 現在的利息 由台灣同胞說是 低到不行 這次波克夏發行6組債卷 1年浮動約0.26%
2年固定約1.6% 5年固定約3.2% 您說低不低
第二 要是卡夫食品的債卷真的需要華老買 他可不願掏自個兒的現金 那是要留作收購之用 然而卡夫食品的債卷利息較高 賣波克夏買卡夫食品 還有利差可賺 老成曰 有何不可
華老做買賣向來是 親兄弟明算帳 他替子公司籌款是有收1%的前例
卡夫食品這次發行4組債卷 30年利率約在6.6% 10年約5.0% 6年約4.0% 3.25年約2.6%
華老數十年前用2500萬買下西思糖果 多年來為他賺了超過10億 真是嚐到甜頭
最近 糖果業的併購行動中 都可看到華老的身影 看來華老不但想作鐵路大王 還想作糖果大王
不但是美國的糖果大王 還是世界的糖果大王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建築工程救市
去年不景氣最嚴重時 和朋友討論救市方案 其中共同處是建築工程救市
朋友提出的是整頓市容 主要的是將老舊的建築拆除重建 好像台灣政府有相關政策鼓勵這樣做
我提出的是建築平價住宅 有人說 市場這麼差 房子蓋了賣給誰 我的觀點是 無論景氣如何差 人類的基本消費是仍然存在的 大家都看到過去兩年 華爾市場和麥當勞的生意逆勢向上就是證明
房地產在不景氣時 土地便宜 材料便宜 工資不會增加 在這時候蓋佔地少 面積小 設備齊全實用的平價房屋 一定有銷路 因為世界各國有固定工作的無房族 實不在少數 以前不買是因為房價高買不起 當房價低到可以負擔的時後 自然有人願意一圓房夢
這樣一來 建築公司有生意做 工人有工做 銀行 建材 仲介等 都有活做 自然有助經濟繁榮
在我提出這個意見後 曾經看到新聞 說印度有在蓋經濟房屋 只賣不到一萬美金 只是不知道好不好賣 但是昨天看到新聞 說美國建商 為了對抗不景氣 推出經濟房 在亞利桑納 佛羅里達和德州 只要25萬 加州只要32.5萬 拉斯維加只要15萬 加上工期短 交屋快 超低房貸利率 第一次購屋稅務優待
終於 所有的努力 開使有成果 前天 全美第二大的建商 D.R.HORTON 報上季財報 結果轉虧為贏
讓我們繼續觀察 看看經濟是不是真的觸底反彈
2009年 新屋銷售佔全部房屋銷售的7.6% 而一般時期是16%
朋友提出的是整頓市容 主要的是將老舊的建築拆除重建 好像台灣政府有相關政策鼓勵這樣做
我提出的是建築平價住宅 有人說 市場這麼差 房子蓋了賣給誰 我的觀點是 無論景氣如何差 人類的基本消費是仍然存在的 大家都看到過去兩年 華爾市場和麥當勞的生意逆勢向上就是證明
房地產在不景氣時 土地便宜 材料便宜 工資不會增加 在這時候蓋佔地少 面積小 設備齊全實用的平價房屋 一定有銷路 因為世界各國有固定工作的無房族 實不在少數 以前不買是因為房價高買不起 當房價低到可以負擔的時後 自然有人願意一圓房夢
這樣一來 建築公司有生意做 工人有工做 銀行 建材 仲介等 都有活做 自然有助經濟繁榮
在我提出這個意見後 曾經看到新聞 說印度有在蓋經濟房屋 只賣不到一萬美金 只是不知道好不好賣 但是昨天看到新聞 說美國建商 為了對抗不景氣 推出經濟房 在亞利桑納 佛羅里達和德州 只要25萬 加州只要32.5萬 拉斯維加只要15萬 加上工期短 交屋快 超低房貸利率 第一次購屋稅務優待
終於 所有的努力 開使有成果 前天 全美第二大的建商 D.R.HORTON 報上季財報 結果轉虧為贏
讓我們繼續觀察 看看經濟是不是真的觸底反彈
2009年 新屋銷售佔全部房屋銷售的7.6% 而一般時期是16%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黑石 與 黑岩
今天可不是討論黑色石頭的大小
黑石是指黑石公司 它是經營私募資金的生意 容後再詳細討論私募資金
兩年多前黑石初上市時是$35一股 現在只剩13左右 而且還在虧損中
黑岩是指黑岩公司 它是經營資產管理的生意 金融風暴前每股$200以上 金融風暴時跌到$100左右 現在已回到$220
原因何在 難道是大石頭比小石頭高明 當然不是
金融風暴前 銀根鬆 黑石大舉募資更大量借債 到處收購企業 從零售 房地產到拉圾債卷 幾乎什麼行業都想介入 記得它曾用220億收購希爾頓旅館 後來 金融風暴來臨 它不得不賤售資產 因而虧損連連
由於黑岩公司本分地做本行生意 沒有沾手次貸及風險金融衍生商品 在此風暴中沒有受到重大損失 之後 在去年用一百三十幾億 收購英國巴克萊銀行的指數基金生意 i-share i-share的業務佔
全部 ETF 的一半 現在黑岩管理的基金已超過一兆元 成為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待景氣回升後 它的收益自然步步高昇
當年 黑岩初成立時 曾受到黑石的資助 上市時 美林證券擁有50%黑岩的股份 現在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 所以 當預計美國銀行的收益時 別忘了黑岩的部分
黑石是指黑石公司 它是經營私募資金的生意 容後再詳細討論私募資金
兩年多前黑石初上市時是$35一股 現在只剩13左右 而且還在虧損中
黑岩是指黑岩公司 它是經營資產管理的生意 金融風暴前每股$200以上 金融風暴時跌到$100左右 現在已回到$220
原因何在 難道是大石頭比小石頭高明 當然不是
金融風暴前 銀根鬆 黑石大舉募資更大量借債 到處收購企業 從零售 房地產到拉圾債卷 幾乎什麼行業都想介入 記得它曾用220億收購希爾頓旅館 後來 金融風暴來臨 它不得不賤售資產 因而虧損連連
由於黑岩公司本分地做本行生意 沒有沾手次貸及風險金融衍生商品 在此風暴中沒有受到重大損失 之後 在去年用一百三十幾億 收購英國巴克萊銀行的指數基金生意 i-share i-share的業務佔
全部 ETF 的一半 現在黑岩管理的基金已超過一兆元 成為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待景氣回升後 它的收益自然步步高昇
當年 黑岩初成立時 曾受到黑石的資助 上市時 美林證券擁有50%黑岩的股份 現在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 所以 當預計美國銀行的收益時 別忘了黑岩的部分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E T F exchange-traded funds 交換交易基金
過去常有報導 說四分之三的共同基金表現不如 史丹普爾500指數 因此 自從帆高基金的創辦人 傑克博高先生 發明了史丹普爾500指數基金後 加上有些財經專家 如漫步華爾街的作者 及紐約時報專欄作者 班史丁 等等 都曾經鼓勵投資大眾多多利用指數基金 而過去幾十年 指數基金也的確帶給投資人相當的回報
但是有些共同基金收費太多 前有銷售費 中有年管理費 後有兌現費 還有換跑道費 有些被剝皮的感覺 因此出現了ETF 其特點是管理費低 流通性良好
2009年底 共同基金的指數基金管理年費為0.78% 而ETF只有0.31%
過去10年 投入ETF的金額由400億到接近1兆 數目接近2000 種類從國家 地區 行業 貨幣 證卷 債卷 到通貨膨脹 等等
但是要注意 市場價值有時會有高估或低估實值的情形
上回曾討論大中小 成長和價值 等的指數 往後再慢慢談其它種類的只數
但是有些共同基金收費太多 前有銷售費 中有年管理費 後有兌現費 還有換跑道費 有些被剝皮的感覺 因此出現了ETF 其特點是管理費低 流通性良好
2009年底 共同基金的指數基金管理年費為0.78% 而ETF只有0.31%
過去10年 投入ETF的金額由400億到接近1兆 數目接近2000 種類從國家 地區 行業 貨幣 證卷 債卷 到通貨膨脹 等等
但是要注意 市場價值有時會有高估或低估實值的情形
上回曾討論大中小 成長和價值 等的指數 往後再慢慢談其它種類的只數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大 中 小 成長 與 價值
在2009年 成長股比價值股表現好 但是進入2010年後 1月份的成績是價值股比較好
那麼 如果你在2009年 擁有比較多的成長股 現在 是不是應該讓價值股多一點 要是不確定這種策略合適的話 那就不仿以不分成長 價值的core為主 那就不失中庸之道
再來看看過去10年的平均成績
大型core -0.3%
中型core 3.9%
小型core 5.8%
那在您的投資組合中 是不是該有中型和小型的成份
但是 以過去的經驗來看 當市場波動時 其影響為 小型>中型>大型 意思是說 無論上漲或下跌
小型股的幅度 大於中型股 大於大型股
市場下跌時 成長股的跌幅大於價值股 市場回升初期 是成長股的升幅大 但是中後期 卻是價值股的升幅大
再來比較過去10年的平均成績
混合成長股 -2.2%
混何價值股 3.7%
很明顯地看出來 價值股的表現較佳
數據來源 : 華爾街日報
那麼 如果你在2009年 擁有比較多的成長股 現在 是不是應該讓價值股多一點 要是不確定這種策略合適的話 那就不仿以不分成長 價值的core為主 那就不失中庸之道
再來看看過去10年的平均成績
大型core -0.3%
中型core 3.9%
小型core 5.8%
那在您的投資組合中 是不是該有中型和小型的成份
但是 以過去的經驗來看 當市場波動時 其影響為 小型>中型>大型 意思是說 無論上漲或下跌
小型股的幅度 大於中型股 大於大型股
市場下跌時 成長股的跌幅大於價值股 市場回升初期 是成長股的升幅大 但是中後期 卻是價值股的升幅大
再來比較過去10年的平均成績
混合成長股 -2.2%
混何價值股 3.7%
很明顯地看出來 價值股的表現較佳
數據來源 : 華爾街日報
訂閱:
文章 (Atom)